编者按:荆门东宝区龙泉街道东宝山社区问需于民,整合多方资源力量,深度融合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、五员议事等社会治理经验,组建起一支兼具专业化水准和本土化优势的“七彩志愿服务队”,有效提升了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。
一、整合力量,推动队伍集成化
一是整合党建资源。建立“社区吹哨、党员报到”机制,将188名下沉党员、108名辖区党员和22名社区工作人员,编入7支志愿者队伍之中,搭建起以“红色党员先锋”为引领的“1+6”志愿服务管理体系。二是整合社会资源。与市义工联、蓝天社工、养老机构等达成合作协议,将48名志愿者、36名社工、22名护工吸纳为社区七彩志愿者。三是整合社区资源。向辖区居民、商户、单位发放志愿招募令,登记备案居民志愿者168名。按照居民兴趣、特长进行分组,将6支广场舞队整建制编入紫色文体娱乐服务队,40名医务工作者编入青色医疗保健服务队,32名教师编入金色守护朝阳服务队。
二、丰富载体,保障服务常态化
一是建设中心阵地。依托社区综治中心建设“七彩志愿之家”,划分7个展示区域,明显标识、文图上墙,作为志愿服务专属阵地。规范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室、五员议事工作室、警务室、积分活动室、养老驿站等,7支志愿者队伍按服务功能入驻其中。 二是拓展线下活动。以流动“红帐篷”为载体,保障七彩志愿服务队进网格、进小区、进街巷、进院落,开展法治宣传、政策咨询、医疗保健及各类便民服务。三是开辟线上平台。运用“积分荆门”微信公众号和居民微信群发布志愿巡防招募信息,每周开展1次平安护航志愿巡逻,提升居民安全感;利用抖音平台创建“社区直播间”,宣讲政策法规、分享居民故事、推介商贸企业、对接农副产品等,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,提升服务效率。
三、加强管理,实现运管长效化
一是实行积分管理。建立“积分俱乐部”,用社会治理积分制对七彩志愿服务队进行日常管理,通过积分评比和正向激励,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。二是完善内部运行。规范建立“居民反映、社区流转、志愿者承接、群众评分”志愿服务闭环。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每月“定时间、定项目、定队伍、定对象”制定志愿活动计划,按服务类型分派给七彩志愿服务队。落实“一周一活动、一月一例会、一季一评比”等管理制度,及时跟进七彩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情况和效果。三是加强对外联动。积极与各群团组织、社会组织、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动机制,实现资源共享、活动联办。同时,以阵地换服务,邀约养老机构开办养老驿站,与团委、妇联、义工联等联合推出“希望家园”“爱心妈妈”“疫后关爱”等系列公益项目。
四、齐头并进,推动工作实效化
一是七彩服务进万家。“红色”开展户外便民活动,“橙色”结对帮扶高龄空巢老人,“金色”关心关爱留守儿童,“绿色”维护社区环境干净舒适,“青色”为辖区残障、精障、卧病在床人员送医送药、上门体检,“蓝色”开展反诈宣传、治安巡逻、隐患排查活动,“紫色”组织居民开展兴趣活动。二是居民群众齐参与。七彩志愿贴心服务点燃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,社区33个积分大户、62个治安中心户、43个小区达人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,780余位居民在“创城”“抗疫”等期间积极参加志愿活动,志愿服务由“被动承接”变“主动作为”。三是社会协同解难题。将“五员议事”这支居民自治的“领头雁”队伍融入蓝色平安护航志愿服务队,“五员”组团齐上阵,组织民事民评、民事民议,接连化解了宝塔南巷居民区门面权属纠纷、宝塔新村物业小区停车位纠纷等一批长达10余年的纠纷,将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“难事”,变成提高群众自治能力的“好事”。